壹方案 > 方案范文 >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

时间: 新华 方案范文

写方案时,要合理安排方案的内容和结构,确保方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如何撰写优秀的体育活动方案创意?这里分享一些体育活动方案创意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1

一、活动主题

舞动旋律,唱响青春。

二、主办

学校艺体部。

三、主要负责人

王峰山、贺锡莹、徐晓亮。

四、参加人员

七、八年级各班,九年级自愿参加,名额不限。

五、比赛时间

1、报名时间:截止到20__年4月20日。各班报名到音乐组。

2、比赛时间:20__年4月下旬。

六、参赛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能反映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每位(每组)选手唱一首歌曲,每首歌曲演唱时间原则上限制在5分钟以内,并自备伴奏(也可清唱)。

3、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重唱,也可是合唱,演唱方法不限,美声、民族、通俗均可。

4、鼓励中学生自主创作校园歌曲,对于演唱原创歌曲的选手将酌情加分。

七、评分标准:

总分10分,选手最后得分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

1.形象分(2分):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得体;演唱姿势优雅;表情自然;富有美感。

2.基础分(3分):歌曲总体上连贯、自如、完整。歌曲内容健康向上、积极乐观。

3.技术分(5分):音高、节奏旋律准确,咬字、吐字准确、清晰,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准确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做到声情并茂。两人以上的演唱形式,配合要默契、和谐。

八、奖项设置

根据比赛成绩设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2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已步入略带寒意的十一月,寒冷冬天即将到来。而此时同学们更需要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同时组建不足一个月的20__届路桥学院学生会急需一些集体活动来加强交流,使新一届路桥学院学生会干事更适应大学生活,融入路桥学生会这个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故举办20__届体育文化节。

活动主题:

展现路桥新生风采,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活动时间:

11月28日——12月28日

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路桥学院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友谊,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强各部门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在寒冷冬季到来之际,鼓励同学们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同学们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来应对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学业。因此以学生会成员起带头积极参加锻炼,浓厚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为开展下一步校园活动做铺垫,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活动组织:

1、组织部门:路桥学院体育部

2、裁判人员:体育部干事

3、参与对象:路桥学院学生会成员

活动前期宣传工作:

1、于11月28日晚由体育部部长向各部门负责人宣传“体育文化节”的积极意义,活动内容和要求。并分发策划书

2、于11月30日在宣传栏处张贴海报,并在学校网站发出公告。

具体活动流程

20__年11月28号前报名结束。

20__年11月28号晚上进行抽签,排好比赛赛程。

自20__年11月30日星期三开始。活动结束后由体育部统计好各队得分并进行排名。择日公布结果并将奖品发于各部门部长处

参赛人员安排:

1.裁判:

设裁判一人,依据比赛规则与大会竞赛规程,全权管理比赛,并注意比赛规则与大会规程之执行。裁判有权按实际需要指派裁判员,并指示其应负之职责。裁判对规则未详之处,有权裁定。带队队长确认参赛人员就位后告知裁判,裁判发出比赛开始指令。裁决比赛进行中之争议,和警告比赛中不良行为的运动员。对行为表现不当的运动员有权驱逐出场,不准参加比赛。任何情况下,为确保跳绳比赛规则得以遵行,有权干涉比赛。若认为任何项目的比赛经查明有失公平,应令重行比赛,有权宣布某项比赛结果无效。

2.主任裁判:

每一比赛场地,设主任裁判一人。

(1)分配裁判员的工作位置及职务;给予运动员评分;会场管理。

(2)比赛场地设会场管理一人。

3.会场干事:

(1)会场干事为协助会场管理办理设备、器材、表格等事务性工作。

(2)每一比赛场地设记录员兼计时员一人。

(3)依据主任裁判员发出开始信号计时。

(4)登记各裁判员之判定成绩。

(5)依规定计算运动员成绩。

(6)在每项比赛前应集合运动员准备,并检查其资格。

(7)负责场地、清洁、事务性等工作。维持场内秩序。

比赛方式:按在单位时间内记录所跳个数进行排名(如果个数相同时再赛),第一名8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4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3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1.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很大,男生活泼好动,运动能力强,但是学习技巧类动作时男生表现出柔韧性、协调性差,而女生文静而不愿意多动,却在球类运动中表现出积极、顽强的一面。因此,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动作和学习兴趣。

四、教法分析

1.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

2.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或不同健康水平的需要,在第二学年应把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审美能力,适于娱乐、休闲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拓展模块A中的选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等系列

五、教学措施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可采取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灵活变通实施方法等措施,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的需要按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采取淡化(如田径类、体操类项目)、简化(如球类项目)、美化(如健美操)和细化(如滑冰、游泳)等措施加以区别对待;提倡按男、女生分别授课。

六、研究课题

1.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兴趣

2.浅谈多媒体教学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利与弊

七、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选内容,教学时数为72学时。

2.拓展模块是对二年级学生开设的选项内容,教学时数为72~90学时。其中,拓展模块A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的,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B是根据某些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的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内容。

顶岗实习期间,应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标准》要求,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八、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

1.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有些内容可融入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讲授。

2.田径类项目应包括跑、跳、投等内容;体操类项目包括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可采用游戏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进行教学。鼓励教师创新,通过自行组合与排列,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练习(包括与职业有关的拓展训练内容),但必须有利于提高耐力、力量和速度这三大基本体能素质。

3.足球、篮球、排球的教学,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从中至少选择两项。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和简单战术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拓展模块

1.拓展模块A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或不同健康水平的需要,在第二学年应把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审美能力,适于娱乐、休闲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拓展模块A中的选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等系列。

(1)凡被批准免予执行《标准》的因病或残疾学生,应按系列3中的内容选择保健体育课(一年级亦可参照执行),学校要配备有经验的教师,为开设保健课创造条件。

(2)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鼓励学生按不同专业特点,选择拓展模块A或B中的内容;学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其他能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的项目。

(3)本模块相关的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不再专门安排理论课学时,应将其融入体育实践课中。

2.拓展模块B

为满足某些职业岗位对体力和技能的特殊要求,在第二学年应把拓展模块B中的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等系列中的某一项列为相关专业学生限选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教学时数为18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从不同系列中选择一项。

(1)本模块中部分教学内容(如定向越野等),可利用课外活动或节假日时间组织进行。

(2)本模块中的内容可作为选项内容供其他专业学生选择。

九、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为144~162学时。

拓展模块B规定的内容可在上、下学期灵活安排。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学习拓展模块B的内容时可利用拓展模块A的36个学时,共计54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如选择模块B的部分内容,不另外增加学时。

(二)教学实施建议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可采取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灵活变通实施方法等措施,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的需要,按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采取淡化(如田径类、体操类项目)、简化(如球类项目)、美化(如健美操)和细化(如滑冰、游泳)等措施加以区别对待;提倡按男、女生分别授课。

十、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内容

1.第一学年把《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模块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二学年把拓展模块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三学年为《标准》测试,成绩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

2.要把学生上体育课的出勤率、进步幅度、学习态度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围。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二)考核方法

1.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采取观察记录、口头评述、相互比较、对照量表和自我反思等方法,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

2.为了体现考评中的激励机制,凡《标准》测试成绩优秀者和各类体育竞赛优胜者,以及能积极提高职业体育技能和素质的学生,可视情况予以加分。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师范、体育、艺术类学校的相关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不采用本方案。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4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会议精神,搞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共识。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磨练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青少年耐力素质,再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的体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领导组负责领导全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副院长__担任,副组长由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领导组组长__和院团委书记__担任,成员为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体育部部长。阳光办公室设在院团委。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宿舍为单位,全面开展基础活动,保障阳光体育活动学生覆盖率

举办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台阶踏步、校歌、冬季长跑等五项全校性集体活动,组织在校非毕业班学生参加,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学生参与率在人均5项以上,保障全员覆盖。

(二)以班级为单位,持续开展重点活动,形成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

将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以及立定跳远列为重点活动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3月、4月、5月、9月、10月、11月每周进行训练,每月进行一次测试,并详细记录每个阶段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成绩,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形成体育活动常态化、标准化。

(三)以社团为单位,联合开展文化活动,推动体育活动形式创新发展

继续引导和鼓励我校各体育类社团开展各项特色体育活动,着力组织相关社团联合开展体育嘉年华等三项覆盖面广、锻炼度深的趣味运动型活动,以社团文化为平台,努力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发展。

(四)以学院为单位,特色开展承办活动,深化二级学院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导性

继续支持二级学院承办至少一项全校型体育活动,以各学院阳光体育学生骨干为发力点,构思与设计学生喜爱的、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阳光体育活动,特别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特色型体育活动,开拓个性化阳光体育活动的窗口。

四、管理与考核

1、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每学期设置2个学分,三年制大一学生及五年制大一、大二学生由任课教师管理考核,学生期末体育课成绩合格,可取得学分;三年制大二学生及五年制大三、大四学生由学院负责管理和考核,达到每天1小时运动的要求,可取得课外实践学分。

2、大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使用。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评奖、评优。毕业时,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三年制学生前两年(五年制学生前四年)测试成绩平均值的50%+毕业时测试成绩的50%)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3、院团委、学生体育部、各班每月第一周向学院体育教学领导组汇报本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案。每月最后一周,上交活动总结、相关图文资料。

4、辅导员负责组织本班阳光体育活动。院学生会负责各班阳光体育活动的考勤。

5、各班组织阳光体育活动情况每月进行评比,评比结果直接作为年度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各类先进评选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1、辅导员组织班级阳光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计划,记入教学工作量。每学期按照19周计算,每指导一周计2个教学工作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工作量按35元发放课时津贴,班级阳光体育活动考核合格后予以发放。

2、加强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稳健、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确保活动安全,依法妥善处置伤害事件。

3、加强安全防范管理。团委学生会干部引导本班同学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4、如果遇到体育竞赛,团委学生会干部提前到达比赛场地进行协调,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5、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有团委学生会干部组织另行安排。

六、目标要求

1、阳光体育运动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是指大中小学生,其外延不仅指向校内、课内,而且指向社区、家庭和其他团体与部门。

2、“阳光体育运动”的缘起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健青少年的体魄,党中央、国务院于最近几年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各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种种措施以扭转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的状况。

3、发展各种身体机能的活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正常生长发展,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培养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质。

4、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等品质。

5、享受体育活动的各种乐趣,将一些基本的技术技能在活动游戏中加以运用,增强能力,培养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注重活动安全、关爱他人、善于合作、勇于进取的品质。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5

一、参赛对象

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全体学生

二、竞赛日期

待定

三、竞赛地点

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广育堂

四、竞赛开设项目

个人赛:男单-女单

团体赛:混双、男双、女双、男单、女单

五、报名规则和方法

1、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每班各出一个队伍,团队可报8人,至少3名女生。

2、个人赛每班可报男女各2人。报名后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改或者补充(不得私自换人参赛,否则给予警告,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3、各班体育委员统一开会安排报名及赛事安排一切事项

宣传计划:

本次比赛的宣传:制作一展板,辅以一条横幅、学院广播台宣传;

4、联系电话:邱汉颖:

六、竞赛方法(拟定)及相关规则

比赛中执行国际最新的羽毛球规则,另加补充如下:

(1)若比赛无故弃权或有辱骂裁判等行为者,取消比赛资格;

(2)采用单淘汰制进行预赛;

(3)每场比赛采用3局2胜制,男子每局21球决胜,女子每局21球;

(4)比赛前10分钟到场,迟到5分钟视为弃权,对手直接晋级,时间以裁判时间为准。;

(5)本次比赛比分在20平时,允许加分,加到30分,而只有一次机会;

(6)掷硬币:每场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首先要在裁判员的主持下,由裁判员抛硬币确定胜者。胜者具有挑选发球权或挑选场地的优先权。赢方选剩的那项权利归输方所有。(或抛球)

(7)合理发球:球员必须站在本主发球区向位于自己相对应的斜对角一端的发球区发球。球体须经球网的上方飞过,落入对方场地的发球区域内才有效。

(8)为了保持比赛公开、公正的原则,比赛裁判全部由本协会提供安排;

单打:

1.发球员的发球次数为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

2.发球员的发球次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

3.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应交替对击直至“违例”或“死球”。

七、比赛服装

各队必须有两套不同颜色且符合比赛规则要求的比赛服装,颜色不得与比赛用球(白色)近似,双打及团体赛出场运动员服装必须一致。若无统一衣服可用校服代替。

八、奖励方法:

比赛取前三名颁发奖品及证书;

九、仲裁、裁判员由组委会统一指派

运动员所用球拍应自行准备,羽毛球由组委会统一准备。

本规程解释权归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支教委员会所有。

将报名表完成填写并打印纸质版4月25日之前上交到各班体育委员处!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6

一、比赛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化,提高同学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的进取精神。配合化工学院第八届体育文化节的开展,经化工学院分团委许可,特举办迎新杯篮球赛。

二、比赛简介

在化工学院领导、老师们的指导、支持下,化工学院体育文化节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迎新杯作为体育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项目,历来都是体育文化节的重头戏,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喜爱。篮球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给忙于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互相认识交流,交流球技的机会,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化,有助于同学们进取精神的培养;同时对班级精神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宣传工作

化工学院体育部配合宣传部以海报的形式宣传,及时通报每轮比分及晋级情况。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比赛时间:20__年10月24日——11月24日

比赛场地:东山篮球场

五、球队组织

此次篮球赛面向化工学院08级、09级学生,相邻两班组成一支参赛队,共二十支球队。每支队伍限报15名队员。

六、裁判组织

邀请20__级、20__级共10名责任心强、能严格履行裁判员职责、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并熟悉篮球规则的同学作为此次篮球赛的裁判。比赛开始一周前,对裁判进行培训,使之熟悉此次比赛的规则。

七、赛程安排

迎新杯篮球赛采取淘汰赛形式,共进行五轮:

首轮20__级十只队伍和08级十只队伍根据抽签结果,进行淘汰赛,胜者晋级10强,负者淘汰。

第二轮晋级的十只队伍进行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一对一淘汰,胜者直接晋级5强,负者按照其前两轮的净胜分,从大到小取三支队伍,与晋级的五支球队共同晋级八强。

第三轮8强进行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淘汰赛,胜者晋级4强,负者淘汰。

第四轮半决赛

第五轮决赛

八、比赛规则及要求

1、每场比赛分四节,分上下半场记性,每节10分钟,前三节不停表,第四节比赛停表。每节比赛之间休息3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

2、全场比赛每队共有四次暂停,每次一分钟。

3、队员累计5次个人犯规取消当场比赛资格,球队单节累计犯规累计达到4次后执行犯规罚球。

4、队员技术犯规由对方球员罚篮两次并掷界外球。个人技术犯规达到两次取消其本场比赛资格,并停赛一场。

5、当出现死球时不采用争球,采用换发制。

6、参赛队必须提前15分钟到场,特殊情况需提前说明,开赛后10分钟不到的队伍视为弃权。

7、参赛双方要求服装统一,颜色分明,号码清晰。

8、比赛过程中,替补队员及拉拉队成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随意进入比赛场地,不能向场地中递饮料或其他物品。

9、比赛中运动员凡有侮辱、指责或用手或身体任何部分触及裁判、对方运动员、工作人员、及观众者,裁判员必须判罚其离场,对该运动员处停赛一场处罚。

10、比赛开始前进行运动员资格审查。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该班级的参赛资格。

11、比赛中如有出现斗殴等违反体育道德行为,取消该队此次参赛资格,并视其情节交予院有关单位处理。

九、奖励

此次比赛设立四个奖项:冠军、亚军、精神文明奖、优秀组织奖,并给予适当奖励。

十、体育部职责

1、及时通知各队比赛具体时间。

2、比赛中计时,记录比分,维持球场秩序。

3、联系好校卫生室,处理好紧急突发事件。保证参赛队员的安全。

十一、注意事项

1、参赛队员必须遵守运动员守则,服从比赛安排。

2、本次篮球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化工学院分团委所有。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7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成立于1977年。__年招收全日制本科教育学生。__年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安徽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__年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教研室”立项。__年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体育教育专业水平评估”和“教育部审核评估”;__年体育教育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__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等。

体育教育专业始终以社会需求导向,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实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培养思路,形成了“三堂互动、四级监控、五方协同”和“炎刘模式”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多学科综合教育,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类学科知识,娴熟的体育专业运动技能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具有优良思想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胜任中学体育教育、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到的目标:

1.【教育信念】具有家国情怀,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人民体育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坚定的教师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教学能力】掌握体育学科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胜任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能够指导学校运动训练并在省、市比赛中取得突出运动成绩;能够整合教材、教法,创新教学能力。

3.【育人能力】具有全方位育人理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做到“体教融合、以体育人”。能有效结合体育的特殊育人功能,引导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

4.【职业发展】具有终生学习意识,能够紧跟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动向。具备反思、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更新体育知识、技能,提升学科素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体育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在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钻研1-2个教育教学领域,成长为区域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二、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依法执教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社会认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教育教学现象。

1.2依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依法执教”的理念,熟悉党、国家和地方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学教育中的其他法律。

1.3职业操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理解教育工作意义,坚定教育信念,具有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意愿。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能够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关爱学生,富有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从教意愿:热爱党的事业,清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深刻理解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立志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2.2引导能力: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创新思维,锤炼意志,尊重生命,爱护他人。

2、学会教学

(1)【学科素养】掌握体育学所需的生理、心理、解剖等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体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跨学科知识,把握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相联系。

3.1学科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习得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把握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3.2学科专业知识:通过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论知识,形成体育学科教学认知,有效解决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3.3学科教学知识: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体育运动专项技能。指导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工作。

(2)【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体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基本素质:通过“三字一话”与现在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技能的考核。

4.2教学实施评价:熟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围绕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4.3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以“体教融合”为导向,有效利用交叉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在传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教育探索,解决教学问题。

3、学会育人

(1)【班级指导】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基本方法,具有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初步体验。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并获得积极的体验。

5.1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管理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有效对德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进行组织与指导。

5.2班级活动: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顺利与学校、家长、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

(2)【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体育学的育人价值,能够结合体育学科知识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学科育人: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深刻理解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运用教学训练等实践等活动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引导。

6.2活动育人:能够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社团和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

4、学会发展

(1)【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体育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体育学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共同提升。

7.1终身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教育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7.2反思能力: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分析和解决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活动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等问题。具有发展意识,能够规划职业生涯,探索1-2个教育领域,成为区域骨干。

(2)【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学习过程和社团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掌握沟通合作的一般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够通过沟通合作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8.1协同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专业研讨、团队互助等学习活动,乐于分享学习经验。

8.2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协助能力,能够与同事、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四、修业年限、课时、学分

修业年限:4年

弹性学制:3-6年

学时:2340

学分:168

五、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

专业类别:体育学

学位:教育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生理学(4学分)、运动解剖学(3.5学分)、学校体育学(3学分)、体育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学分)、体育保健学(2学分)、田径(5学分)、篮球(3学分)、排球(3学分)、足球(3.5学分)、体操(3学分)、运动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16学分)。

七、教学计划一览表

表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一览表

表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课时分配表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8

为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浙委[__]11号)精神,结合海岛洞头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体教结合工作和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全面落实__,促进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体教结合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体教结合、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开创我县体教结合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体教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__、深入实施“一港四岛·生态智城”战略部署,以深化业余训练制度改革、探索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切入点,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享”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适应现代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二)目标任务: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的业余训练网络和良好的体教结合环境。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创建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1—2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1—2所;市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3—6所,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业余训练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训练

广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各级各类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确保体育课时和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及时发现并有重点地培养体育苗子,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点是普及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项目,每个学生应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每个班级、年级要有代表队,每所学校要有1—2个项目的学校代表队,学校运动队每周不少于三次训练,每次训练要保证训练时间。对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少年儿童,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素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其充分发展特长。要加强参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妥善安排好文化学习和考试,对指导课余体育训练的体育教师要计算其工作量,并给予适当补助。

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青少年训练竞赛新模式。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县队校办形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体育资源优势,充分调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县青少年训练竞赛水平。以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以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体育竞赛制度。认真参加温州市田径分龄赛、全县每年举办的中小学生体育节、中小学生篮球赛和其它体育传统项目的比赛,并根据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努力形成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适应我县青少年训练竞赛实际、充满活力的竞赛管理机制。

四、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创建活动

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是深化体教结合的重要环节。各中小学要结合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加大对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创建工作的投入,并重点在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中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各中小学要积极创建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逐步做到小学、初中、高中层层衔接的系统训练网络体系,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对通过评估考核命名的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按标准给予一定奖励。要保证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训练时间,并切实安排好文化课学习。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学校间的体育竞赛和联赛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和输送体育特长生方面的作用,并把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建设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作为学校工作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

五、着力提升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

县少年业余体校是业余训练的中枢,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牵头单位。一要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工作,拓宽体育业余训练布局,更好地发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骨干作用;二要加强体育特色业余训练基地的学校衔接,积极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三要强化系统训练、科学训练,积极向市级及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特长生;四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强化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训练和日常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对特色业余训练基地的评估创优工作,切实促进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体育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体育、教育部门在加强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方面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对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参加省及省级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和在开展体教结合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创新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机制,重点发现和选拔、培养品学兼优的体育苗子。切实加强体育特长生、注册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关心他们的训练和生活,保证他们专项训练时间。对因参加比赛或训练脱课较多的学生,文化课教师要安排时间为他们补课,努力缩小他们在文化学习上的差距。运动队(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成绩,将作为学校工作综合评估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要依据招生政策对优秀体育特长生入学、转学,本着就近入学、方便训练的原则,经过全面考核,报考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录取普通高中时优先考虑。要加强运动员注册工作管理,严禁私自外送运动员行为,杜绝人才资源浪费和流失,外来单位来洞头选调体育特长生时,必须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以下简称县文体局)和教育局同意,并在我县注册后,接到相关通知方可选调。对未经批准擅自外送运动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七、切实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

要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激励和双向交流力度。一要发挥体育资源优势,定期安排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各级各类学校指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特色体育项目推广,指导、帮助学校体育教师提高训练水平;二要采取措施,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对长期从事青少年训练工作、潜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各类体育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深化职称改革,各级各类学校承担训练任务的体育教师,成绩显著的,可申报体育教练员和裁判员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八、切实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文体局成立体教结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文体局体育科担任,并负责调查研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商会,沟通情况,研究问题,落实政策,推进工作。

加强体教结合工作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战略任务。各中小学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扎实推进,把体教结合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教育、体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9

一、活动名称:趣味体育

二、主题:签下春天的承诺,挥洒青春的汗水

三、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四、活动意义:

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五、活动目的:

风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顽强奋斗、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和团队进取精神,的回忆,分享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特举行此次活动。

六、活动对象:

七、活动时间:

八、活动流程:

1、三人四足跑。规则:每三人一组(一男二女)用丝带捆绑一起向前走,间距为

2、袋鼠接力跳。规则:每组五人(三女二男)相对站立,间接20米,每组用一个麻袋,参赛者将自己的腿装进麻袋中,双手提着麻袋边沿向前跳,为止,用时最少的一组为胜。

3、一分钟跳绳接力。规则:每组五人(三女二男)动的跳绳,在一分钟内成功跳过的次数最多者为胜,以及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留住温馨、20--级物流二班全体同学20---04-11上午50米,用时最短的一组为胜。直到五名同学全部跳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提高自身的身体为了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突显现代大学生的青春欢笑跳到最后将麻袋交与队友,一次跳过摇如出现成功次数相同的组,则四绳最少者为胜。

九、活动要求:1、组织委员和体育委员要做好本班活动动员工作,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2、纪律委员要负责活动纪律以及安全问题。

3、活动未结束前,同学们不能离开活动场地。

十、策划人:王新伟、范文霞

十一、奖励:本次比赛设:个人奖一名

人气奖一名

团队奖一组

十二、后期总结:1、对获奖同学进行颁奖

2、开班会对获奖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指导老师:陈国芳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和校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创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推进优质教育。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健康活力

三、参加对象和组别

全体小学学生。

四、活动安排

体育节活动分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两大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节各项活动,让体育节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促进学校重视体育工作,使学校体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一)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

1.加强管理积极宣传,营造体育运动氛围。

各校成立体育节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体育节活动实施方案”和各项比赛的规程,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同时,利用板报、橱窗、广播、校园网络平台、悬挂横幅等载体进行广泛动员,

在校内营造体育运动的氛围。

2.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面启动文体工程。

20__年,我县将全面启动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并力争在一年试点的基础上,20__年将我县建设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各校要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统筹安排。开齐开好体艺课程,确保体艺教学质量;认真排好“第二课表”,确保课外活动时间;重视教师技能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与;落实专项活动经费,确保设备设施到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体艺活动实效。

3.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1)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田径运动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运动会项目(小学不少于8项,中学不少于10项)。通过竞赛,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发现和培养学生体育活动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每学期组织小型体育比赛不少于3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小型体育比赛,融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参与率达到98%以上。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组建各类体育社团,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项目可以展示,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

(3)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强化特色。小学、初中各学校可在课间操基础

上整体实施“大课间”活动,保证活动时间达到25分钟。高中学校应盘活现有课程资源,统一开设除体育课外每周不少于2课时的课外活动课,开展学生全员参与,教师指导到位,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能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4.规范标准测试,完善通报制度。

进一步宣传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中小学生“减负”的共识和合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做好20__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分析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实施情况督查制度和学生体质公布制度,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和学生家长通报学生体质测试结果。重视对学生测试数据的留存和积累,分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据。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11

一、活动目的:

开展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趣味体育活动,使学生活跃身心,丰富校园生活,共同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同时培养队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队员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时间:20__年3月15日下午14:30——16:20

三、活动地点:大操场

四、活动内容:背后投球、趣味PK棒传递、背靠背夹球

五、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六、活动安排:

(一)背后投球(1、2年级)

1.活动规则:每队10名学生参加,每轮每队出一人,每人背对塑料篓2.5米投掷垒球3次(20秒内),投进一个为本队计1分,3次都进计3分,一个都未进计0分,10轮的累计得分为本队得分。把塑料篓投倒,垒球滚出塑料篓无效,计0分;未滚出塑料篓有效,算投进有效。转过头或转过身投掷的垒球进了都算无效,计0分。

2、活动组织人员:主裁:刘盛勇 副裁:叶兴健 记分员:钟梅

自愿服务者4名高年级学生(捡球、监督)

裁判还要负责准备场地和器材(12个以上的垒球、4个塑料篓、秒表一只、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

3、活动奖励形式:以年级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

(二)趣味PK棒传递(3、4年级)

1.活动规则:每队30名学生参加(男、女生各15人),学生均匀地站在一条30米的直线上成为一列。第一名学生利用自己下颚和胸部把PK棒夹在颈子处,发令后,从前往后依次利用颈子进行传递(禁止用手和手臂,违者算失败),依据传递到最后一名学生的先后顺序确定获胜名次。(每个年级4队同时进行)

若中途掉棒,只能由掉棒学生前面一人,利用脚夹住棒送到掉棒学生颈上夹住,否则算违规失败;未逐一依次传递的也算违规失败。

2、活动组织人员:主裁:黄跃 副裁:陈力强 记录:李仁信

自愿服务者4名高年级学生(监督)

裁判还要负责准备场地和器材(4根PK棒)

3、活动奖励形式:以年级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背靠背夹球(5、6年级)

1.活动规则:每队20名学生参加(男女生各10人),每轮每队出2人,背对着背夹住一个球(不准用手扶住球,否则违例计0分),共同走完20米直道而球未掉,以到达终点的顺序,评出1、2、3、4名,分别计4、3、2、1分, 10轮的累计得分为本队得分。

在20米途中球掉到地上或用手扶了球,计0分;只靠一个人的手臂夹住球记0分。

2、活动组织人员:主裁:覃昌明 副裁:刘德荣 记分员:周小刚

自愿服务者4名中年级学生(捡球、监督)

裁判还要负责准备场地和器材(8个排球、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

3、活动奖励形式:以年级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12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__〕1号)精神,加快体教融合步伐,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和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就加快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体育全面融合的优势资源,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和体育训练项目布局,推进体育“一县一特”、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创建工作进程,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体质提升,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体育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任务目标

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成梯队。市体育学校形成体育专业训练竞赛水平与文化教育质量双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体育工作“一县一特”、中小学体育“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新格局。省运会、市运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市锦标赛、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等竞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运动会蓬勃发展,青少年赛事体系日趋丰富完善。中小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初见成效,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布局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培养、输送和储备机制基本形成,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数量质量大幅提升。“800”优苗,“100”精英教练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竞赛管理人员等人才队伍逐年壮大。督导、测评、考核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水平逐年提升,体育强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市体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市体校增挂“抚州市体育实验学校”牌子,纳入义务教育办学系列,根据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学科教师,使其在办学经费、项目建设、教师和教练员待遇等方面享受中小学校同等待遇。突出市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推动建立抚州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构建高水平运动队伍,可面向全市选拔优秀体育苗子,将选拔推荐的运动员入学、升学、转学等纳入市体校统一管理。鼓励市体校与县区或中小学校开展重点训练项目合作。构建项目网点,形成重点项目体育人才梯队。继续抓好省级举重训练基地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划船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建设,落实9个训练项目(划船、举重、摔跤、射击、跆拳道、拳击、田径、乒乓球、羽毛球),适时拓展新的训练项目(如:足球、篮球)。加强体育苗子选拔,扩大在训运动员规模,力争在训人员达200人。实施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战略,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运动员的成才率,积极向国家、省输送高质量体育人才,周期内输送率达6%以上。压实责任,实施训练项目和教练员省运会目标任务。

2.加强县级体校建设,形成“一县一特”。县(区)应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办好一所体教融合的体校,县(区)体校要做到有训练场地设施、有教练员、有训练、有经费投入。在训练项目设置上,实施“一县一特”的竞技体育项目,形成临川举重、黎川幼儿体操、南丰乒乓球、东乡篮球、广昌足球、南城武术、乐安散打、金溪田径、资溪跆拳道、崇仁举重、宜黄划船选才项目。在抓好传统特色项目的同时,做到大县有3-4个训练项目,小县有2-3个训练项目,每个县(区)体校有训练人数50至80人。依托当地中小学校,突出少年儿童运动员“读训并重”理念,推动体校---中小学校联办模式,加强体校---普校(小、中、高)一条龙人才梯队建设,稳步推广县队校办、县校联办运动队模式,明确输送任务,压实输送责任,每年向市体校输送优秀苗子。

3.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实施“一校一品”。鼓励学校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建设,不断丰富校园体育项目,扩大体育项目普及面。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落实每一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加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体教融合发展。科学规划学校体育项目布局,建设一批田径、举重、跆拳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大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全市建设覆盖高中、初中、小学的足球特色学校70所;加强体育苗子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优秀体育苗子入学、转学、训练和比赛开通“绿色通道”。按照体育特长班开设要求,县(区)具备特长生办班条件的重点中学,每年可安排一定的统招计划用于体育苗子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根据竞技体育项目要求,建立与高水平运动队合作关系,积极选派优秀教练员到校定期指导训练和竞赛,协助制订训练和竞赛计划,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训练和竞赛水平。

4.开放体育俱乐部训练,夯实人才基地。公共体育场馆建立的体育俱乐部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培训指导服务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市体育中心实施“一个中心二个基地”的项目布局,落实羽毛球、游泳二个训练项目;中小学校校内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体育兴趣小组,要引导学生每人参加1个以上的体育组织的体育训练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业余训练项目或体育俱乐部,拓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补充我市部分项目体育后备人才不足。市、县(区)体育总会要积极引导社会群众性体育组织办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

5.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选好体育苗子。一要定期深入学校选才。每年定期组织市体校全体教练员到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体育苗子选拔试训工作,把有天赋有潜力的体育苗子充实到市体校各训练项目中,形成运动员年龄梯队,为备战省运会储备人才,打好基础。二要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管理。按照教练员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全市各级训练单位的教练员参加国家、省级教练员初级、中级、高级岗位培训,完善教练员注册、登记和管理制度。每年对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注册登记,建立运动员注册数据库。三要表彰奖励体育人才。对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作出贡献的单位和教练员、体育教师、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在省级运动会、体育赛事上获得奖牌和分数的运动员及教练员、体育教师、输送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先、职称评定、晋级等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奖人员。

6.构建特色竞赛体系,提高竞技能力。探索新的办赛模式,整合全市青少年锦标赛、市中学生运动会,青少年足球和篮球三级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年龄、分学段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赛事杠杆撬动全市青少年体育普及,促进青少年运动技能提升。组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促进更多本土运动员在赛事中提高竞技水平。一是举办全市青少年竞赛活动。每年举行全市青少年锦标赛2至3个项目的比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举办全市足球、篮球等项目比赛,逐步形成市县校三级联赛;每二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县(区)、学校每年须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二是参加年度全省比赛。组队参加全省年度青少锦标赛不少于10个项目;全省阳光体育大会;百县运动会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的比赛;全省中学生阳光体育系列竞赛及足球夏令营活动。三是举行抚州市体育运动会。市运会每隔四年举办一届,在竞赛组别、项目设置、参赛年龄既与省运会接轨又与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及学校阳光体育竞赛相衍接,实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推进教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将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后备人才培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抚州市体育后备人才、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我市教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经费保障,充分用好体育彩票公益金政策,逐步提高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大青少年体育活动训练竞赛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市队校办、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器材、训练场地和体育教师队伍培训等方面予以保障。

3.引导社会参与。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业余训练项目或体育俱乐部,拓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和资金来源,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4.强化督导考核。加强与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推动全市教体融合发展。将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进教体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县(区)中小学办学绩效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考评的重要内容。

体育活动方案创意篇13

一、活动主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追求物质丰富生活的同时,忙碌的我们似乎淡忘了我们的环境,忘记了她的重要性。而绿色代表生机,代表生命的颜色越来越原理我们,取而代之的是白色塑料袋,黄色的沙漠化,黑色的污染水。“传递绿丝带,倡导环保意识”将绿色丝带传向民众,让民众感受到绿色的呼唤:将”环保倡议书“传向民众,让民众聆听到我们的誓言。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让我们的环境更加优美,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绿色。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重视环保的意识,倡导大家一起来发现绿色,保护绿色,并呼吁公众,呼吁社会共同来保护环境,共同呵护绿色。

三、活动内容

1、活动前由相关人员拟定好“环保倡议书”传单内容,核定后复印相对数量。

2、相关人员购买相同数量的绿丝带。

3、征集志愿者参与此活动。

4、在定好的周末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达指定地点。

5、两人一组工10组,每人手中拿着一定数量的绿丝带和传单向路径的行人传发。

6、安排指定人员摄影,为活动留念

四、活动人员

1、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五、注意事项

1、由校园外统一坐车去指定地点。

2、有组织性,有纪律性,不得擅自活动,活动结束后同意集中。

3、注意礼貌用语,个人形象,不得有损学校形象。

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