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
一个好的方案一般应具备指导思想、目标、步骤、措施、要求等五个要素。优秀的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1
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为更为有效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项目化课改的一部分,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紧随其后,笔者所在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卓越技师”实验班,从考核方式改革入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一、以学习小组为考核主体
借鉴企业团队合作的工作思路,在学生入学初期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立后作为独立的开发团队,有自己的名称,在以后各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是学习的主体和考核的对象。考核小组以3到5人为宜,成立后为每个组建立小组工作档案,记录各种考核的过程性材料。
过程考核和答辩考核是面向课程的,不同课程在工作档案中有自己的课程子档案。过程考核是每次课形成一个过程文件,答辩考核是针对项目个数形成相应的过程文件。两类考核的成绩加起来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每类考核占有50%的比重,即: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各次的平均分)+项目考核(各项目的平均分)。
面试考核是针对个人的.,每次考核的记录也存入小组对应的工作档案中。三次面试测试均不通过的不允许参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工作。
第二课堂考核的结果决定学生的综合测评分,用于在奖助学金评定、推优树先等工作中进行参考。
二、结合慕课学习平台,明确过程考核的要点和方式
结合软件开发的特点,在小组工作档案中为每次课设计《任务实施过程记录表》和《实施过程考核表》,考核表将工作纪律、自我学习等10个方面作为考核要点,重点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工作纪律、团队合作、职业态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授课教师负责为各考核小组打分,然后根据小组的得分名次为各个组分配不同的总分。得分第一名的小组总分为:人数,得分第二名的小组总分为:人数,依次类推。每个考核小组的组长根据得到的总分为组员分配分数并记录在工作档案中。对学生个人而言,小组分数与个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本次课程的过程考核分数。
三、用项目答辩考核代替期末终结考核
每门课程取消期末终结性考核,改为按照课程项目划分进行的项目终结答辩考核,多个项目的总分取平均即为该课程最终的终结考核成绩。答辩考核能够直观的考核学生运用技能的情况,通过成果展示应用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能够考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和技能拓展水平,也为所有学员提供了一个增长见闻,交流信息的平台。答辩考核能够培养学员的勇气、才能、智慧,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面向课程体系进行面试的综合考核
借鉴社会培训班的考核模式,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增加期末综合考核——面试考核。对于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言,成绩与技能的最好展现方式就是能够被企业接受。模拟面试可以有效的告诉学生欠缺的技能和素质,以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弥补和完善。因此增加期末的面试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成立专门的面试团队,在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所学课程的岗位面向,选取一至两个岗位进行模拟面试。面试的结果计入学生的工作档案。对于连续两次没有通过面试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访谈,帮助其分析原因,树立成长目标。连续三次没有通过面试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最终的毕业设计工作,需提交延期毕业申请,进行相关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加强第二课堂的考核
第二课堂的考核成绩作为综合测评的主要依据。第二课程考核在每学期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社会服务、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二课堂考核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内容包括社会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校内工作室服务等,由学生每学期自由选择一项,并在学期末汇报工作内容,相关项目的负责人给予考核评价和工作量认定。
在“卓越技师班”中应用以上评价体系,有效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有的一届毕业生中,对口就业率和学生满意率均达到100%。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考核体系,以提高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2
为创建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按照____公司《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
1、讨论决定有关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奖励基金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2、对各部门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督导;
3、对有关青年员工成长程度的考核测评的结果给予审核并提出建议;
4、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的落实给予审核;
5、提出对培养负责人的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二)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成员为各部门主任。其职责为:
1、讨论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具体实施;
2、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明确各部门培养对象名单;
3、落实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4、对本部门青年员工的成长程度负有直接责任。
二、培养对象
公司所属正式员工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
三、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与____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运行和热控、继保检修专业的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使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专责工、运行主值岗位水平;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班长、运行机组长水平。
(二)设备点检专业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点检员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专业主管水平。
(三)职能部门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管理专责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养的实施
(一)、各阶段青年员工培养重点
________年以前入职的青年员工,已进入成熟期培养,他们对电力行业均有一定的认知,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各专业岗位的骨干。
________年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还处于见习期或成长期,应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导师库
根据青年员工各培养期不同,建立包括三个层次的导师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
由相应的导师针对青年员工的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为其制定包含相应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三)培养形式
1、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工作部门和岗位不同,采取相应培训方式进行青年人才培养。
(1)对在职能部门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通过每月参与技术问答等常规培训进行日常的业务知识培训。
岗位轮换:实行AB角制度,由本部门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门内部平行岗位之间轮岗,拓展专业广度;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习更高一级岗位工作,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使青年员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门范围内工作流程及运转模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青年员工至其他部门的岗位锻炼,更广泛地拓展其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2)对生产专业岗位的青年员工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要求进行日常的业务和技能知
识培训,包括常规培训、技术讲课等。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各生产部门安排,一是跨专业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二是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让青年员工见习,使其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为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各项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会:参与设备检修及启动、停运、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案的制定,参与运行事故分析会,提高其对公司生产系统的认知。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青年员工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类的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生产专业的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生产操作的改进、设备的优化改进等。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汇报。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3
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基地
苏大应技院智能制造创新基地由企业信息中心、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技术中心、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技术中心、先进制造综合技术中心、自动化工程设计技术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6个技术中心组成,总体呈现两大特点:
(1)各中心之间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能力随着学习与实践呈阶梯式成长;
(2)所有技术中心以星型结构对全厂进行覆盖,运行数据统一上传到企业信息中心形成全厂数字化管理。
①企业信息中心
②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
技术中心效果图
1、企业信息中心
企业信息中心按照未来先进制造企业设备互联互通所需掌握的核心技能设计,主要由三层构成,每层分别对应基础设施、核心平台和业务应用服务。
企业信息中心能够让学生掌握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技术原理、业务模式等主要内容;全面了解影响数据存储、读取效率各要素的原理特征与应用准则;理解海量存储的系统构架、管理机制、技术应用;最终具备对于云存储平台系统的开通调试和配置维护的能力。
2、工厂数据采集
与监视控制技术中心
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可一站式广泛接入现场智能设备,通过多种方式从底层的传感器、变频系统、伺服系统、PLC以及各类智能设备采集数据,同时将数据重新整合,以行业标准协议或业务系统接口推送到相关平台,为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和互联网云端提供数据服务。
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技术中心可以使学生掌握PLC灵活编程组态能力,通讯能力;变频调速理论、内部结构原理和外端子功能、变频电路搭建、变频器安装使用方法及设计能力;伺服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伺服控制系统的位置、速度、直线轴、旋转轴等运动控制能力;主流现场总线主/从、点对点等通讯技术;SCADA系统特点、结构、技术层面的知识,SCADA系统网络拓扑图设计、SCADA组态设计与应用能力。
3、制造生产过程
执行管理技术中心
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技术中心融入了当前在智能制造中最热门的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该中心包含两大功能:第一,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在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认知并学会使用制造执行系统;第二,通过搭建工厂数据模型,基于先进制造生产线进行制造执行系统二次开发。
该中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制造执行系统的原理与发展趋势、基础构架、历史数据库、PlantApplication、C#等MES的开发技能和SOA框架技术;理解资源管理、产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执行、质量控制、产品追溯等功能模块的原理和关系以及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模式;熟悉制造执行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工厂数据化建模、OEE的计算与模型构建、工单与调度管理、停机管理并创建停机原因树、历史数据库的存储过程、SDK开发与调试;了解制造执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规划方法。
①先进制造综合
②自动化工程设计
4、先进制造综合技术中心
先进制造综合技术中心整合了光、机、电、气、智能仓储等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该实训平台采用企业使用的真实生产设备,按照制造企业的真实场景搭建一个柔性制造生产线的实践环境。产线的各单元既可独立运行,单独开展相关实训课程,也可以联动运行,实施生产线全流程的教学实训。
实践学习让学生精通PLC的组成、原理、指令和编程;掌握变频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灌装产线的生产工艺、行架机械臂的使用、各类主流现场总线使用方法、SCADA系统搭建及使用方法、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方法等。
5、自动化工程设计技术中心
自动化工程设计技术中心以工程项目为主体,模拟真实工程项目流程的.形式进行教学与实践。通过在工程设计技术中心的实践学习,使学生明确自动化工程的主要内容、各节点核心任务及自动化工程师的职责等;掌握自动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读图与识图能力、动手接线能力等。
6、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建设以“工业4.0”为背景,紧贴“中国制造20__”发展战略,结合当今最前沿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以智慧工厂和智能制造为主题,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中硬件建设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工艺实训室和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室;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
安装于实训室计算机中的机器人属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编程软件,是专门用于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的PC应用和开发程序。学生在刚接触机器人时,为防止危险情况发生,均需要在虚拟控制器上完成一系列动作。
①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
②工业机器人去毛刺工作站
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工作站综合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特征,采用“模块化、简易化”设计方法,可使学生充分学习工业机器人及其周边应用技术,确实掌握相关实操技能。
智能制造电子装配生产线建设方案结合了当前最前沿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__”为建设背景,融合了工业机器人技术(Robotics)、智能传感器技术(Sensors)、智能仓储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MES技术、智能视觉技术、RFID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工业4.0特征。学生通过在该机器人生产线的实训,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广播电视播音和节目主持、节目制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适应广播电视行业及其他传媒机构和单位需要的文稿播音和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节目编辑制作的初步能力;
3.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历史、经济、法律、教育、心理、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了解和熟悉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播电视学和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前沿信息和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5.具有初步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外语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具有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传播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四、核心课程
播音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音与发声实训、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有声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文艺作品演播、语言学概论、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概论、音频技术、电视摄像与编辑。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主要实验(或实训)课程:语音与发声实训Ⅰ,语音与发声实训Ⅱ,有声语言表达Ⅰ,有声语言表达Ⅱ,广播播音主持实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节目主持项目教学、电视摄像与编辑。
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1周,计1学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第七学期各2周共计4周,计4学分。毕业实习10周,计10学分。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6周,计6学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每学年都有相对应的专业特色活动。
3.社会实践安排在寒暑假进行累计不少于4周。
六、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有声语言表达实验、文艺作品演播及影视配音实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实验、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等。
七、学制、修业年限及毕业最低修读学分
全日制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6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八、授予学位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__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5
1培养目的
1.1根据公司确立的“五个一”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A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
1.1.1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
1.1.2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形成人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培养原则
2.1领导问责培养原则。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滚动进出培养原则。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个性化综合性原则。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A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
4管理职责
4.1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5甄选方法
5.3.1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甄选程序
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岗位,可考虑外部招聘。
5.4.2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原则及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A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5.4.3确定的关键岗位一般应公开,但关键岗位后备人选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可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只在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公开。
5.4.4流程:
步骤流程内容责任部门
1提交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各管理部门
2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资质审核,并绘制关键岗位及人才梯队配备图人力资源部门
3提交公司领导班子评定人力资源部门
4确定关键岗位及后备人才名单公司领导班子
5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制订、跟进实施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6后备人才的考核、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管理部门
7后备人才的调整公司领导班子
8后备人才库的维护与管理人力资源部门
6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库
6.1目的作用。公司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各单位根据甄选条件确定的后备人才,创建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完善后备人才档案,以促进信息查询、跟踪培养、管理评估、选拔与调动等管理。
6.2梯队层级。根据同一关键岗位对人才培养的先后顺序,按照各单位的综合评价划分一级梯队和二级梯队,一级梯队人才为优先发展级,二级次之。
6.3梯队晋升。当关键岗位出现人员缺位时,优先考虑从一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同时从二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补充到一级后备人才;当二级梯队人才空缺时,则相应从公司选拔优秀者补充空缺。
6.4晋升条件。关键岗位空缺时,应优先从后备人员中聘任,后备梯队人员一般应在经过1年以上培养后才能晋升上一级管理岗位(特聘人员除外)。
7培养使用方式
主要通过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双向选聘、工作优化、导师制等方式循环培养,合理地挖掘、开发各层次人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新员工试用(见习)期的培养管理,按照《新员工入职指导管理办法》执行。
7.1挂职锻炼
7.1.1挂职对象。主要针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型人员开展“T”形培训,让他们在熟悉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纵向或横向增强对其他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认识和了解,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业务工作能力。
7.1.2挂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协商确定,原则上按全日制3~6个月为一个周期,或按每月挂职工作时间不低于15天。
7.1.3人事管理。
(1)挂职职位一般跨单位或部门安排,以部门副职或助理职位为主,以学习、调研、议政等形式参与兼职部门工作,在业务上接受挂职部门领导的管理,并接受所在挂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结果应反馈给派出部门。
(2)挂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享受挂职前的薪酬待遇。
7.1.4审批流程。
(1)跨单位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单位提出议案(明确挂职人员、培养目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要求等),提交A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协调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挂职工作;
(2)跨部门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部门或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议案,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
(3)挂职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挂职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或部门。
(4)接收单位(或部门)应当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负责安排好挂职人员的工作。
7.2岗位交流
7.2.1交流对象。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级专业管理骨干,通过单位(部门)之间双向或单向交流方式,让交流人员熟悉多种业务,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A公司范围内人才的良性流动,进一步优化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结构。
7.2.2交流周期。原则上为6个月~1年或以完成一定任务为限,具体交流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2.3人事管理。
(1)岗位交流以跨部门为主,一般参照同级别职位交流,由接收部门聘任上岗,直接参与部门的具体工作,并按新聘任岗位考核,发放薪酬待遇。
(2)由子公司提出议案,经A公司同意后跨单位交流的,人事关系一般隶属于派出单位,薪酬待遇也在派出单位发放。
(3)由A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安排的岗位交流,人事关系一般转移到新聘任单位,并按新聘任岗位相应的标准发放薪酬待遇。
7.2.4审批流程。
(1)单位内部交流:由各单位自行调配——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备案;
(2)跨单位交流:由各单位提出议案——A人力资源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财务、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岗位人员交流还应征询业务主管部门意见)
(3)岗位交流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备案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交流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
7.3双向选聘
7.3.1选聘对象。业务拓展难以获取的特殊专业人才或急需人才,一般根据工作对象专业工作特长,结合本人的意愿在A内部进行优化配置,由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后聘用,以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促进A公司人才资源的共享。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1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计算机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与具体应用结合紧密等特点,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来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并推进新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应用[1].同时,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整合计算机专业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等分支学科,并对其多元知识点进行融合[2].因此,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也特别适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计算机专业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建立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观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各个学科及课程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教学实践,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及各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3].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2.1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鼓励科技创新与注重教学实践的初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教学实践的改革刻不容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针对计算机学科的前沿知识,及社会领域的棘手问题、热点问题等皆可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介入到关联的课程实践、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中来。不再以唯成绩论的单一方式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注定其科研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使得计算机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以计算机竞赛为依托,增强了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对相关计算机实践平台的规划与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多个涉及重要课题的实验室,这便于将计算机学科的多元知识点结合起来开展开放式实验,从而提高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在实践教学中比重。在面向对象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院将教学实践改革的目标定位于结果的演示、数据的验证及更高层次的设计性与创新性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参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科技竞赛为依托,根据教学大纲及科技创新的`成果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并结合计算机仿真及软件设计等竞赛的特点进行选题,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更具实用性。为此,课程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具针对性,要求学生依次完成课程选题、解决方案与架构的设计、程序编写、配置、软件测试、撰写课程实践报告等步骤,并依据软件工程的标准,形成一套以国家标准为基准的文档。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明确自身职责,并有效地培养其科技创新、软件方案设计、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我院储备计算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除此之外,在积极引入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要落实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思想转变。
2.2多元知识点融合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以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并融合各个课程的多元知识点来实现创新突破。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我院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关注交叉学科、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多元知识点的融会。在平时教学中,应及时了解计算机专业各二级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把各二级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对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的研究能力。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各课程间的关联性,明确主要课程的关联性教学规则,从而使得各课程多元知识点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改进了计算机学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后,皆开设了16课时左右的相关上机实践与课程设计。目标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学科与课程多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如:在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软法算法分析与设计的教学中,就融合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理论与思想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点涉及的课程及其相关性等[4].同时,依据多年来各类科技竞赛的情况,在计算机相关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选题中,我们有目的的挑选其中难度适宜的作为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逐步加强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此,将之与计算机科技竞赛进行关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2.3构建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并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课题组从国家级、省级的计算机专业竞赛中层层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我校特点的竞赛项目,并通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当前,我院计算机竞赛体系分为四个层级,涉及校级选拔赛、选拔后的集中培训、湖南省组织的省级比赛、全国性质的比赛。相关竞赛项目包括: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ACM、全国软件设计与研发大赛、蓝桥杯、挑战杯、毕瘅杯等。每个大赛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宏观上囊括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5].
2.4组建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选拔和激励机制
学院鼓励和组织本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计算机相关竞赛,并从选拔、培训、竞赛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与监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机相关竞赛选拔制度与激励机制,并通过多届不同类型的竞赛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最终制定出一套竞赛相关的准则与指导方法。
1)制定选拔公平与优化组合的准则
计算机专业相关竞赛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公开选拔,而选拔的依据涉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逻辑能力、问题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协同能力、领导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详见图1.初步择优选出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并进行相关测评,尤其关注入选学生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及团队协同能力。此后,通过评测的学生将进入复赛,并将入围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团队,依据计算机竞赛的规则进行模拟比赛,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评审,对每个团队表现给予综合评分,依据综合成绩,评选出成绩优异的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各个级别的竞赛。
参赛队伍的学生构成遵循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由于计算机竞赛常以团队为单位,学生在团队中要各司其职,在此之上,更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因此,学生如何组合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一般而言,项目团队有一个组长,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小组的全局协调与解决方案的掌控,为此,要求组长需具备优异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团队中至少需要一名职责类似于核心程序员的成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的解决。最后,文档的编写和整理及归档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竞赛的梯队建设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有时为了达到人员组合的最优化,需要对新老队员进行交叉组合,既可发挥老队员的比赛经验优势,也及时锻炼了新队员。
2)建立科学、规范的竞赛培训辅导机制
竞赛前的培训辅导工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我们对每一项赛事都制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在训练方法方面,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选题与解决方案的制定方面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讲解算法、框架、原理等,而具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路线、算法设计及编码全由学生分工协作来完成,侧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多元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等。
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赛前培训辅导,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从宏观上对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对项目进度和文档的规范进行把控。例如在蓝桥杯中,由指导教师与参赛队员共同商定一个选题,而后由参赛队员完成软件整体方案的规划、技术路线、程序编码、相关文档编写等,指导老师依据进度安排,进行阶段性临界点检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提出改进意见,并在最后阶段检查程序及文档质量。
2.5科技创新团队及实习基地的建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合社会及学校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与鼓励,是个持续的过程。在各方资源允许的情形下,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仍需明确发展的方向,并建立可持续性的研发梯队。为此,我们在争团队建设方面及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与学院采取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多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外孵化基地。企业方依据业务需求,组织学生团队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依托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厅级、横向项目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学生基金项目为基础,在院内建立创新实习基地并配备相应的项目团队,其目的是建立可持续的、递进式的科研体系和科研团队。
由于项目的分类导致科技竞赛侧重点的差异,学校每年从学生中层层筛选出具备科研潜质,并对科研项目有认同感与强烈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团队。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培训,科研团队中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方案的解决、算法的设计、程序的编码、文档的编写、系统的测试等。这将提高项目的质量,并较好的控制项目进度的实施,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多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需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并反馈到教学实践上,从而发挥科研项目对教学的积极作用[6].
3结束语
我院以实施计算机科技创新与深化基于竞赛的实践教学为出发点,积极开拓校内外创新项目,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的多元知识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社会培养一批计算机相关专业高档次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改革研究将持续下去,推广到其他专业。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7
第一、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第二、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一、基本制度与体系
(一)管理组织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
1、青年管理人才
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
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青年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青年技能人才
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1、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见习→科员→主办→主管→岗位经理→部门经理→更高
2、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更高
3、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更高
(四)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用素质、专有能力、岗位技能。通用素质和专有能力,主要是体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的整体要求;岗位技能则是要体现专业特点及职责分配对员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人才识别与筛选
识别于筛选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关键岗位继任计划,以其名单作为青年人才识别的基础,然后运用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对名单内的员工进行潜力评价,接着按照岗位序列的不同,结合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两个维度建立九宫格,筛选出本序列的业绩与能力均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五、人才培养与培训
(一)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入职青年员工为精英型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已经5年以上,对公司及行业均一定的认知,对于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入职青年员工为大众化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基本不满3年,由于煤炭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性,因此对于—入职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在确定了内部导师后,将导师按照级别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导师为学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是导师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同级别的导师、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侧重点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青年人才的培养。
1、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管理干部的岗位轮换所涉及的岗位应尽可能多的包含整个管理流程的工作环节,通过这些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后备管理干部充分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运转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高校管理课程:积极联系高校联办的管理课程,提高理论知识高度。
2、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后备技术骨干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技术骨干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对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序列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干部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技术骨干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措施等;岗位能手课题可包括,生产流程的改进建议、生产操作的改进方案、产线漏洞的改进建议等。然后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向领导做出汇报。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小组课题,为小组选派指定的导师,导师全过程指导课题小组直至完成课题成果。
3、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岗位能手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横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个生产流程,为进一步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8
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制(修)订20_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豫城院文[20__]119号),结合环境设计教研室专业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并对我系的环境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如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实施性方案的制定说明
根据我系目前的专业结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情况,在艺术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上制定了环境设计教研室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和院课程改革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原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总结,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整合,在制定过程和实施中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1)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4)专业课程在课程名称及学期安排方面,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三、对培养计划制定说明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_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具备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工作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和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备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PhotoShop、AtuCAD、3Dmax等软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新的媒体设计程序以及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能力;;
3、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掌握相应的英语水平,具有交流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4、了解设计发展轨迹,掌握系统地设计史论知识;掌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5、掌握地方特色和传统造型艺术资源与特点的知识。
(二)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素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的专业基本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素质;
4.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职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三)能力要求
1.具备运用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创作能力;
2.熟练掌握各种设计软件,具备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3.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三、主要课程
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相关软件、展示与陈设、建筑设计史、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设计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预决算等。
四、学制、学分、学位授予类型
学制:四年
学分:196学分
学位授予类型: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10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一、核心课程
护理技术: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使学生获得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习各临床课程和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内科护理:介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防治原则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评价;学习内科常见急救方法、临床操作、心肺监护、机械通气等临床技能。通过讲课、实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外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运用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妇产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以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知识和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及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的能力。
儿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护理、急诊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的工作范围和任务、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
1.实验实训:第1~4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见习:第4学期,临床医院教学见习2周。
3.临床实习:第5、6学期,综合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临床实习。
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其他
毕业后可参加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社会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量排序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中专和博士研究生,结合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情况,可见未来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对护理人员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尤其是中部地区对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其次是本科和中专。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护理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少数在社会举办的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护理岗位上。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妇女儿童的特殊健康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直接为病人独立解决健康问题,科技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1993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低于世界护理教育的普遍水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培养。全国120万护士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我省专科以上毕业生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河南省20__年对48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1家专科医院进行“十大指标”运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省三甲医院床位与临床一线护士比低于0.6。这种状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协调、不同步,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增设护理专业,调整护理教育结构,提高培养层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由单纯协助医生做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在中专教育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学历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接受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与行为科学知识,所以在素质上难以达到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开设护理专科教育,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满足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化护理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立志献身护理事业成为众多考生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急需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广大护理人员也渴望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求知热情。高等护理教育落后,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成为制约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展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满足医疗单位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11
公司“__”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
到20__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__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__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
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12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游戏软件开发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手机游戏开发、网络2D游戏开发、3D游戏开发、网页游戏开发、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测试及网络客服员等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
(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遵纪守法,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3)坚韧、自信、进取和有较强的心理调控及自我约束能力。
2.知识要求
(1)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知识、英语阅读、写作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
(3)手机游戏、2DPC端游戏、FLASH游戏设计知识及大型游戏软件框架设计基础知识及了解相关学科、跨学科和人文、自然科学的知识。
3.能力要求
(1)社会能力
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勇于创新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与正义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方法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决策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
——阅读本专业一般英语技术资料和用英语进行简单口头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系统掌握游戏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具
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基本程序设计能力
——手机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能力;
——网页游戏客户端设计与制作能力;
——2D或3D网络游戏客户端开发设计能力;
——游戏测试、策划和运营能力;
二、毕业标准
1.根据本培养方案,修读并获得131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
2.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3.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
4.获得游戏开发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5.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甲等证书。
三、学制、修业年限及招生对象
标准学制:3年。
修业年限: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在校累计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含休学)。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主要对应手机游戏程序设计员、手机游戏策划师、网络游戏客服端程序员、网络游戏服务器端开发和维护人员、游戏开发工具开发人员、网络游戏策划师、网络客服员等职业岗位。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表1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
序号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
1手机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等A1-1:专业能力
A1-1-1:使用Java编写程序;
A1-1-2:使用AndroidSDK编写程序;
A1-1-3:使用Cocos2D-X开发各类手机游戏;
A1-2:方法能力
A1-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1-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1-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1-3:社会能力
A1-3-1:沟通协调能力;
A1-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1-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程序员
2网页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Flash游戏程序设计等A2-1:专业能力
A2-1-1:使用FlashCS工具设计UI;
A2-1-2:使用ActionScript3.0编写程序;
A2-1-3:使用FlashDevelop工具创建项目工程;
A2-2:方法能力
A1-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1-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1-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2-3:社会能力
A1-3-1:沟通协调能力;
A1-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1-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程序员
3网络游戏客户端程序员Windows平台或跨平台引擎游戏客服端开发设计等A3-1:专业能力
A3-1-1:会使用C++编写程序;
A3-1-2:掌握STL;
A3-1-3:掌握WIN32、MFC编写2D游戏;
A3-1-4:掌握3D数学及应用;
A3-1-5:熟悉各种数据结构;
A3-1-6:熟悉一种以上3D游戏引擎的使用(如U3D)
A3-2:方法能力
A3-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3-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3-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3-3:社会能力
A3-3-1:沟通协调能力;
A3-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3-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程序员
4游戏策划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策划设计等A4-1:专业能力
A4-1-1:有极强的阅历和文笔;
A4-1-2:具备各种创意和想象力;
A4-1-3:具备创造游戏规则能力;
A4-1-4:具备游戏数据平衡能力;
A4-1-5:具有游戏关卡、任务设计能力;
A4-1-6:具有项目组内部协调能力
A4-2:方法能力
A4-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4-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4-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4-2-4: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A4-3:社会能力
A4-3-1:沟通协调能力;
A4-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4-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信息处理员
五、教育教学内容
(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1.游戏策划运营体系主要内容:游戏本质分析、游戏产业概论、游戏开发流程及职业划分、玩家需求分析、构思创意及文档编写要求、游戏故事设计、游戏元素、规则、任务、系统、关卡设计、游戏平衡设定、界面与操作功能;
2.手机游戏开发体系主要内容:Java语言基本语法、基本数据类型、流程控制、面向对象编程、多线程、网络、I/O系统、异常处理、AndroidSDK架构基础、高级界面编程、SurfaceView游戏编程、网络连接、第3方游戏开发包、商业游戏实例分析;
3.Windows游戏开发体系主要内容:C++、算法基础、WindowsAPI使用、MFC原理及其应用、2D图形渲染技术、界面设计与应用、Cocos2D-X游戏引擎;
4.网页开发体系主要内容:网页游戏相关的技术,包括Flash、HTML5、JavaScript等内容。
(二)课程体系
根据游戏软件开发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1.综合素质课,构建基本应用文写作能力,英文文档阅读、写作能力,基本问题分析能力,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2.专业基础课,构建基本程序设计能力;
3.专业技能课,构建在各种平台下进行游戏开发的基本能力;
4.拓展课,构建良好的编程风格,自学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
表2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表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单元)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学时
游戏策划与架构设计游戏概念与原型
游戏背景、地图与场景
游戏元素设计
游戏人物与关卡设计
游戏规则设计
界面与用户控制
游戏设计文档与编辑工具了解游戏策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游戏开发中的概念设计、原型设计、规则设计、情节设计及关卡设计的基本方法,全面了解游戏设计的'原理,掌握基本的设计技能32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C程序的开发过程;
C语言开发环境;
C语言的数据类型;
运算符与表达式;
C语言程序的流程控制;
函数;
数组;
指针;
文件读写了解程序设计常识、基本编程思想,
了解TC下的图形模式,掌握动画实现原理(C语言游戏开发实训)96
Flash游戏编程文本对象;
对象操作与位图对象;
元件、实例与资源库;
动画制作;
鼠标、键盘、声音;
AS3标准脚本语法;
常用算法在Flash中的运用了解并掌握基本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并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结合该语言能实现较为复杂的交互式Flash动画(Flash游戏开发实训)96
移动游戏开发移动开发平台的搭建;
用户界面;
绘制的基本方法;
双缓冲与动画;
2D游戏特效的实现;
程序调试技术
移动游戏完整案例的实现了解并掌握移动平台下开发2D游戏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Android独立游戏开发实训)128
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Win32应用程序运行机制;
消息队列及消息响应;
Win32应用程序框架;
MFC应用程序框架;了解并掌握Windows平台下应用程序及简单图形程序的编写方法,学会理解Win32框架及编写简单Win32应用程序的技巧(跨平台游戏开发实训)64
(四)其它专业课程教学单元总表
表3专业课程教学单元总表
专业课程学习单元
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7
游戏专业概论游戏概述游戏策划游戏程序游戏艺术职业之路
Flash动画基础Flash基础知识文本对象对象操作和位图应用使用元件、实例和库资源动画制作基础知识和操作动画制作与编辑鼠标动画制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概述Java语言概述及编程基础抽象、封装与类继承与多态Java语言的工具类图形用户界面设计Java高级编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C++对C的扩展类和对象C++语言中的类继承多态性C++中的输入和输出异常处理
跨平台游戏开发Cocos2D-X引擎基础引擎框架分析图层、精灵、场景渲染流程输入设备多媒体游戏脚本
人才培养计划策划方案篇13
自Google公司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云计算[1-3]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如Amazon的AWS,微软的Azure,Google的GAE等;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也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在我国,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及规划政策促进云计算发展[4]。同时地方政府对发展云计算保持高度热情,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如北京政府开展“祥云工程”;上海政府开展“云海计划”;无锡市基于IBM云计算技术架构搭建商务云、开发云、政府云等多个平台[5]。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高校怎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云计算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根据学校的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技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根据调研企业需求,设置云计算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为云计算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提供建议。
在云计算平台中,OpenStack和Hadoop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开源平台。OpenStack云计算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计算、存储等)。20__年就坐拥51%的'市场占有率;时至今日,OpenStack产品在开源云计算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9%。Hadoop的出现是计算技术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实用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成为可能。Gartner也估计,20__年,该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8.13亿美元。AlliedMarketResearch调查报告显示,20__年至20__年,全球Hadoop市场份额将以58.2%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亿美元增长至50.2亿美元,增长幅度超24倍。基于OpenStack和Hadoo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本人在51job中搜索OpenStack和Hadoop的相关人才技能要求,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1OpenStack人才技能要求与课程设置
在51job搜索“云计算”招聘职位,共搜索到8755条结果。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从业的相关职位有:云计算运维工程师,云计算平台开发工程师等。其中Openstack运维人才技术需求岗位数为583个,各企业相同的需求:熟悉linux系统的监控和常用服务的安装、配置;熟悉网络基本配置;熟悉MySQL等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熟悉OpenStack产品及各个组件(Nova,Swift,Quantum或Neutron,Cinder等核心组件);熟悉KVM、Xen等虚拟机技术。同时有少数企业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提出自己的技能需求,主要有:熟悉SDN相关技术;熟悉Bash等脚本编程语言,熟悉Python语言;熟悉负载均衡技术;熟悉常用开源监控工具,如Nagios、Zabbix等。
搜索到的Openstack开发人员岗位数1009个,主要技能需求为:熟悉Libvirt,熟练使用ComputeAPI、ImageAPI;熟练至少一种虚拟化技术;能基于OpenStack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云平台前端开发需求岗位8个,主要技能要求:精通html/xhtml、DIV,CSS等网页制作技术;精通JavaScript、Ajax等Web开发技术;熟悉?Web框架和类库,如Django,bootstrap、angularjs、jquery。虽然云平台前段开发需求少,都此类人才不但可以从事云平台的前端开发,也可以从事Web开发的前端开发,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也单独列出。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拟定培养OpenStack相关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①高级网页设计与制作,内容有Html,css,JavaScript,JQuery;②网络操作系统,内容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性能调优,Shell编程;③云计算概论,内容有OpenStack安装与维护;虚拟化技术;常用开源监控工具和负载均衡工具;Libvirt使用;(4)云计算应用开发。内容有Python编程,OpenStack组件API。
2Hadoop人才技能要求与课程设置
在51job以“Hadoop”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结果有6737条,统计各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总结为:熟悉Linux系统;熟悉Linux/Unix环境下的Java编程;熟悉hadoop相关各种开源项目;掌握MapReduce处理问题思想;熟悉SQL数据库操作(Oracle、MySQL等);能处理海量结构化数据的挖掘,挖掘算法优化,进行数据分类及分布统计。根据技能需求,拟定Hadoop相关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为: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Hadoop大数据处理,主要内容有Hadoop体系结构,HDFS,Map/Reduce,HBase。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所教学对象的特征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需要精心组织,课程知识点的讲授按照有组织、由易到难得顺序开展;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小的案例的使用,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相关知识点的使用方法,从而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